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旅游安全信息是旅游安全管理的基础。加强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对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界定了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涵义,总结了加强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意义,结合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现状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对策,为全面提高我国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菹草衰亡腐烂对水质持续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菹草衰亡残体对水质的持续影响,在铺有10 cm厚底泥的A、B、C、D、E 5个实验桶内添加生物量分别为4 kg/m2、3 kg/m2、2 kg/m2、0.8 kg/m2、0 kg/m2的处于衰老期的菹草,跟踪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试验开始第10~16 d,各实验桶水体TN、TP、CODMn都达到峰值,溶解氧(DO)达到谷值,随后TN、TP、CODMn快速下降,45 d后主要水质指标都明显改善,表明菹草衰亡腐烂对水体的影响时间较短;2)试验后期,A桶内的TN、TP明显高于对照,其他桶与对照差异不大,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生物量大于3 kg/m2的菹草残体腐烂分解会对水体产生比较严重的氮磷污染,生物量小于2 kg/m2时,其死亡残体腐烂分解对水体营养盐增加较少;3)试验后期A、B、C桶的CODMn仍然超过Ⅳ类水标准,表明有机质降解比较慢;4)试验后期,除对照外,各实验桶的DO小于5.0 mg/L(Ⅳ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3.
合肥市乡村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肥市民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础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合肥市乡村旅游市场存在着市民出游意愿强烈、出游动机凸显休闲度假、出游频率高、旅游消费能力强、乡村旅游节庆市场知名度高等特征,指出了合肥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特色不明显、淡旺季明显、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差、旅游产品缺乏深度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两大重要国家级战略。首先对轴-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轴-辐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劣势。其次,设计了物流中心性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9个地级城市进行物流节点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的总得分和区位特征确定合肥、芜湖、安庆3个一级物流节点,形成轴三角。分析了各级物流节点间的干线及支线物流通道,构建了皖江城市带轴-辐物流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5.
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态养生旅游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背景、休闲养生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国人对康体保健旅游产品需求和生态养生旅游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但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在分析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市场的基础上,探究其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数据、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和气象数据,估算安徽省植被水分利用效率(WUE),采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2000~2014年植被WUE的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WUE年均值差异明显,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的WUE均值较高,分别达到1.66和1.69 gC?mm-1?m-2,而耕地的年均WUE最低,各植被类型的年均WUE按照“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灌木>草地>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耕地”的顺序递减。植被年均WUE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规律,整体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植被WUE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分布范围与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2)安徽省2000~2014年植被WUE年内变化呈现出“增加-减小-增加-减小”的M状“双峰型”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呈现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特征,各季节植被WUE的均值分别占植被WUE的32.58%、24.91%、29.27%、13.24%。(3)安徽省植被WUE动态变化受到降水影响显著的区域占比3.88%;气温显著影响的区域占比2.19%;降水显著影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林地范围内,温度显著影响的地区则位于耕地范围内,降水和气温综合显著影响所占面积最小,为0.11%;而植被WUE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均不显著占比为93.82%;整体上,安徽省大部分地区的植被WUE变化主要受非气候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区域旅游合作水平的高低同样与区域城市体系的发育程度紧密相关。以中部6省城市体系为构架,对中部6省省际间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探讨,并从节点优化、线路组织、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了6省间区域旅游合作的构想,以期为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铁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3、5、7、9、11、21 a)湿地为研究对象,以仍耕作油菜地和原始湿地为参照,分别采用王水消解法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全铁和铁的赋存形态特征,探讨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铁组分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铁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残渣态(RES-Fe:17.09~30.84 g·kg-1)铁锰氧化态(RED-Fe:3.66~4.48 g·kg-1)有机结合态(OM-Fe:0.87~3.09g·kg-1)碳酸盐结合态(CARB-Fe:0.01~0.37 g·kg-1)可交换态(EXC-Fe:0.01~0.15 g·kg-1).占全铁均小于1.5%的EXC-Fe和CARB-Fe均在退耕3 a和5 a期间含量快速升高,而后降低再升高,最低值出现在退耕11 a;RED-Fe在退耕3~9 a比较稳定,随后缓慢增加;而OM-Fe随退耕年限增加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占土壤铁形态总量73.91%~85.42%的RES-Fe在退耕3a时含量下降,在3~9 a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9~21 a又逐渐下降;研究区全铁(Tot-Fe)平均含量在18.50~38.41 g·kg-1之间,变化趋势与RES-Fe基本一致.讨论结果表明退耕还湖后水文条件和植被状况的改变导致了土壤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影响退耕后湿地土壤全铁含量变化,也影响土壤铁形态组分特征,进而影响土壤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二者间协调发展成为城市发展一致的追求。以皖江区域10个城市作为研究地域单元,构建了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皖江区域2002~2011年的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过去10a皖江区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测定的协调度数据,建立了协调度自回归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探究了未来10a皖江区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皖江区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发展水平经过拮抗期和基本协调期后不断提高,将于2019年前后趋近高质协调发展阶段,即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有序互动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0.5,0.8],整体位于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0.3,0.5],整体属于中度耦合协调;(2)1999~2013年泛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仍表现负相关的特征;(3)未来苏南地区、皖江地区、杭甬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分布结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而苏北地区、皖西地区、浙西南地区需要进一步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实力各种要素的投入,并将城市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